剛新婚不久的小欣患有輕微的貧血,本想把身體調理好后再要孩子,不曾想,與孩子的緣分太快,上個月小欣發現自己懷孕了,欣喜之余又暗暗擔心貧血會影響腹中的胎兒,于是來到醫院尋求幫助。醫生告訴小欣,其實,大部分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而貧血也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妊娠期孕婦貧血應該引起重視。
妊娠合并貧血或致胎兒窘迫 妊娠前已貧血的女性懷孕,稱為妊娠合并貧血,懷孕后如果不小心護理的話,會導致貧血情況變得嚴重;懷孕后因為身體變化而出現貧血的情況,稱為妊娠期貧血。妊娠合并貧血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其次是巨幼紅細胞貧血,再生性障礙貧血最為少見。 妊娠合并貧血,是因為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漿增加多于紅細胞增加,致使血液稀釋,因此容易出現妊娠合并貧血。引起貧血的原因可因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以致攝入的鐵、葉酸、維生素 B等造血物質缺乏,或因平素月經過多或寄生蟲病或消化道的慢性失血所致。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胎兒生長發育以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對鐵的需求,孕婦對鐵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所致貧血。巨紅細胞性貧血是由葉酸或維生素 B12 缺乏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細胞增殖與分化障礙,導致全血細胞減少為主的一組綜合征,危害較大,但發生幾率較小。 妊娠期合并貧血可因母體氧含量低,引起胎兒宮內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早產或死胎;嚴重的貧血使母體失血耐受性降低,易發生失血性休克,降低產婦的抵抗力,易并發產褥感染危及生命。巨紅細胞性貧血嚴重時可誘發多種妊娠期疾病,而葉酸缺乏可能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等多種畸形。再生障礙性貧血會使貧血加重,易發生貧血性心臟病,甚至造成心力衰竭。 輕度貧血對胎兒影響不大,但重度貧血會使胎兒發育遲緩,甚至引起早產或死胎。孕婦因重度貧血會引起貧血性心臟病,貧血也使孕婦抵抗力降低,故在妊娠期、產時或產后易發生其它炎癥。故應積極預防和治療孕婦貧血。
類型不同診斷方法不同 妊娠合并貧血的類型不同,因此診斷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首先,醫生會根據孕婦貧血的不同臨床癥狀進行初步判斷,接著再進行詳細的檢查。 缺鐵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為外周血象和鐵代謝檢查以及骨髓檢查;巨紅細胞性貧血會進行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相關檢查,還會進行外周血象,骨髓象、葉酸和維生素B12的測定。再生障礙性貧血會進行外周血象以及骨髓檢查。 隱性缺鐵,鐵貯存降低,但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含量、血清鐵蛋白均在正常范圍內,臨床無貧血表現。 早期缺鐵性貧血缺鐵繼續發展,導致紅細胞生成量減少,但每個紅細胞內仍有足量的血紅蛋白,臨床上可有輕度貧血的癥狀如皮膚、黏膜稍蒼白,疲倦、乏力、脫發,指甲異常,舌炎等。 重度缺鐵性貧血缺鐵加重,骨髓幼紅細胞可利用的鐵完全缺乏,骨髓造血發生明顯障礙,紅細胞數量進一步下降,每個紅細胞不能獲得足夠的鐵以合成血紅蛋白,導致低色素小紅細胞數量增多,表現為面色蒼白、水腫、乏力、頭暈、耳鳴、心慌氣短、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典型癥狀,甚或伴有腹腔積液。
孕12周應開始補充鐵劑 患上妊娠合并貧血,要引起重視并及時治療: 加強孕期營養指導,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瓜豆類、肉類、動物肝臟及腎臟等食物。 補充鐵劑。一般口服鐵劑治療,絕大多數效果良好,而且此方法簡便、安全,價格低廉。不同劑型有各自的治療用量,但常用標準劑量為每天150~200毫克?诜F劑治療應盡早開始,單純缺鐵性貧血經治療2周后,血細胞比容及血紅蛋白濃度升高,并繼續上升,可于4~6周后逐漸恢復正常。 輸血。對缺鐵性貧血的孕婦,如果血紅蛋白<60g/L、接近預產期或短期內需行剖宮產的,應少量多次輸血。 巨紅細胞性貧血的孕婦應該給予葉酸補給,還應同時補給鐵劑,癥狀加重者,應該及時補充維生素B12 。分娩時密切監護。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貧血,分娩過程中需密切監護,分娩時應盡量減少出血,防止產程延長、產婦疲乏及產后出血。分娩過程注意防止感染,產后可短期應用抗生素。另外,貧血極嚴重或有其他并發癥,如心血管病變者不宜哺乳。 避免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預防一般從懷孕12~16周開始到哺乳期,應補充鐵劑,劑量、途徑與貧血程度相關。維生素C、稀鹽酸有利于鐵的吸收,應同時補充。如補鐵后改善不明顯可加入氨基酸,可通過食物中增加蛋白質及新鮮蔬菜的方法進行補充。 早孕期應進行檢查,若發現貧血應及時治療,遵醫囑服藥并按時復查血色素。加強營養:多吃含鐵的食物,如豬肝、雞蛋、瘦肉、豆類、新鮮蔬菜等。一般血紅蛋白在6g%以上者,都采用口服鐵劑療法,選用副作用小、利用率高的鐵制劑。
|